![]() |
› 西部论坛 › 正文 › |
近日,海安市公安局曲塘派出所接到报警,报警人称其母亲崔女士接到一个自称南通市公安局打来的电话,对方告知其因卷入教材插图事件需要配合调查,要求其母亲转账5万元,其母亲不听劝说。民警收到指令后,火速赶往报警人家中,报警人称其母亲已准备将银行发送过来的验证码告诉对方,民警得知后立即制止。(《扬子晚报》 6月12日) 众所周知,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问题于5月下旬,在网上引发热议,并广受批判,直至今日,热度不消。想不到,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,便有诈骗分子紧跟“热搜”,推出新型诈骗套路,将攻击目标引向中老年群体,着实令人心惊。从技术翻新到内容翻新,诈骗分子为牟得暴利,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。 第49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1年12月,我国网民规模达10.32亿,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.19亿。网上热点舆情话题深度影响现实生活,网络暴力灾厄频频出现,广大网民既热衷围观热搜,也担心卷入热搜。较之以往的诈骗内容,以热点话题为引子,渲染涉案焦虑,的确具有更强的诱导性与威胁感。 当下,电信网络诈骗侵入生活,受制于“数字鸿沟”,部分中老年人对网络舆情现象缺乏全面了解及理性认知,即使明知网络舆情与己无关,可“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”的心态仍促使他们急于付费,试图摆脱困扰。除了上述新闻中的崔女士,想必还有不少老人受骗上当。 传统的反诈宣传模式,依托平面广告、宣传手册、手机短信,内容更新不及时,应对新型诈骗手段的敏感度相对不高。而“热搜型诈骗犯罪”可以结合不断更新的网络热搜榜,适时调整诈骗内容,有时候甚至受害者尚未了解热点新闻,便已遭遇同类诈骗,其中的诈骗发展趋势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。 反击动态更新诈骗内容,当用动态更新反诈手段。对此,公安机关不妨与网络舆情监管部门联动,强化网络安全监管。如反谣辟谣一般,运用前沿的AI技术,以国家反诈中心为媒介,科学识别大众生活中的诈骗内容,有针对性地帮助受影响的群众。(严奇)
|
如何构建品牌可持续发展生态?从种草喜马拉雅公益项目深入解读自 | |
![]() |
“双碳”作为一项全球性的ESG议题,在国际形势、国家政策及市场需求的驱动下,已成为 |
关于西部城市网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西部城市网投稿 | 友情链接 | 版权声明 | 法律顾问 |
西部城市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@2022-2024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|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| 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》 | 《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》 |